家校共筑沟通桥梁&苍产蝉辫;携手赋能学生成长
——9i果冻制作厂加盟班主任微论坛第十叁期
为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继上学期成功举办12期班主任微论坛后,本学期第13期班主任微论坛于近日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高2027届4班班主任吴林霞老师,她围绕家校沟通、后进生转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与交流,助力班主任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家校沟通: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信任桥梁
吴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分享了她的核心原则与实用策略。她强调,家校沟通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避免主观评判,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建立信任关系是家校沟通的基础,班主任应主动倾听家长的诉求,用专业和真诚赢得家长的信任。
在沟通策略上,吴老师提出了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包括线上工具如班级群、一对一私信、班级公众号等,以及线下活动如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她特别指出,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例如对焦虑型家长应多倾听并定期反馈学生的进步细节,而对放任型家长则需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家长的关注。
此外,吴老师还分享了处理敏感问题的技巧,建议在面对学生行为问题或家庭矛盾时,班主任应保持中立,避免贴标签,并与家长共同制定改进计划,定期跟进反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后进生转化:用爱与耐心点亮希望
在后进生转化方面,吴林霞老师提出了“冷热平衡、快慢有度、显隐结合”的教育理念。她强调,教师对后进生的真诚关爱是转化的第一剂良药。后进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批评和嘲笑,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帮助他们树立尊严,发现自身的优点。
吴老师指出,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并在他们反复时给予耐心和鼓励。她强调,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必要的,但不应无原则地取消批评。面对后进生,教师应保持耐心和责任心,暂时降低要求,给予他们一个“过渡期”,帮助他们逐步进步,为每一个学生点亮希望的灯。
此次分享会不仅为在场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家校沟通和后进生转化经验,也进一步推动了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成长构建温暖的支持网络。通过本次微论坛,班主任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未来将继续在家校沟通和后进生转化方面深耕细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